查看原文
其他

她关注 | 挑战第一夫人的娜塔莉·波特曼,女人最性感的地方应该是头脑

2016-06-09 中国妇女报



沉寂许久没有新片上映的娜塔莉·波特曼将在《第一夫人》(Jackie)里扮演传奇美国前第一夫人杰奎琳。影片也将揭秘肯尼迪总统遇刺前四天的生活。






娜塔莉说自己对演绎这个角色感到“恐慌”,因为这是她第一次演绎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而人们熟悉杰奎琳的一切:穿衣服的品位,走路的姿态、说话的方式。为了潜心钻研杰奎琳的一颦一笑,娜塔莉甚至拒绝了漫威的邀请,不再出演《雷神3》。


尽管外形不是很相像,但是娜塔莉充满灵性、洞察人心的演技,仿佛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影片那股要把人拽回过往的张力。外界评论说,这部将于2017年上映的电影,很可能为她带来第二座小金人。




13岁就凭借《这个杀手不太冷》爆红的娜塔莉,一路拒绝被定义,每一次亮相都是一次颠覆。双子座的她,集合了双子的一切闪光点——古灵精怪、天马行空、艺术气息、超高悟性、旺盛好奇心........让人惊叹:“怎么有人可以如此完美!”


早熟镇静,这个童星拒绝被定义


出生在耶路撒冷的娜塔莉,从小就有一股神秘孤傲的气质。她对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她说:“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第一次吃棒冰,第一次如厕的地方,是我的一些18岁朋友戴头盔睡在煤仓的地方,警卫是那里唯一供大于求的职业........”



和爸爸在一起:




娜塔莉三岁时,随家人来到纽约。十岁时候和小伙伴逛街,在披萨店被星探相中。娜塔莉第一次试镜时,高冷桀骜的气质就已经自然流露了:


于是就有了1994年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让我们终身难忘的小姑娘玛蒂尔达。那时候她13岁,大叔46岁。很难想象这么小的年龄能将人物的忧郁、深刻、压抑表现的如此动人。




1997年,波特曼推掉了可能让自己大红大紫的《洛丽塔》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去参演舞台剧《安妮日记》,饰演安妮·弗兰克,足足演了一年。安妮是德裔犹太人,15岁死于集中营,她的日记成为二次大战期间纳粹消灭犹太人的最佳见证,而娜塔莉本人就是犹太人,这算是她为自己的种族发声。她在做任何事情时候,仿佛都有更高的动机。




1999年,18岁的娜塔莉得到了在《星球大战前传》系列电影中饰演阿美达娜女王的机会,同时,一份哈佛大学心理学系的录取通知书也放在了她面前。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然而娜塔莉的能量就在于她电影演得大获成功,在哈佛的毕业论文也得了A+,又作为助教继续做了一段时间研究。


在电影史上的所有童星中,波特曼是相当独特的一个,她的早熟、镇静甚至是冷酷征服了很多观众。她说:“从小,我就跟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样。我有野心,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为了它们,我奋力拼搏。”


走少有人走的路,人生就是重置自我


很多好莱坞明星饱受迷失自我认知的苦恼,而13岁释放了天才表演的娜塔莉要面对的诱惑肯定更多。她可以自恃惊人美貌,一部部接片接广告混迹名利场,赚个满钵满罐。但是她偏说:“我要回去读书。电影不能阻碍我读书。”这一部分是因为她来自重视教育的犹太民族,一方面是因为她自己超高的觉悟,这是娜塔莉最让人刮目相看的地方:绝对不选择侥幸、混沌的人生,永远选择加倍努力,去定义一个全新的自我。




读书对她来说是了解自己的过程。她选择了严肃的希伯来语和神经学。


“我觉得在我看来,我们的文化中很看重教育。我的父母就把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是我的家庭在推动我去接受教育,我觉得这很有帮助,使得我有了一个基础,即便在我已经开始工作的时候仍能有所专注,去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感受、目标。”


“我尝试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全面的人。而且我是真的对学习感兴趣,如果我像其他童星那样仅仅读完高中,我是不会原谅自己的。”




去年她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致词饱含感情回顾了自己四年哈佛时光,让人看到她看似毫不费力的背后其实是无比的艰辛。她说进哈佛前,别说100页的论文,10页都不知道怎么写,而在哈佛每次交了论文无比沮丧总结:“Done. Not good”.在完成的基础上,还要赶超身边要当总统的同学们,可以想象她的挣扎和痛苦。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生都为了追求快乐,她了解自己深层的渴求:


“我对自己十分苛刻,但那也是我愉悦的一部分,为我即将成为最好的自己而愉悦。因为这真的需要很多的努力才能做到。”


“生存还是毁灭,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生存,怎样毁灭。”



这段独立思考的大学生涯对她最有意义的事情便是确立了自己的价值体系。正如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演讲中所说,她在拍《黑天鹅》时,感到了自己刀枪不入,不再在意这部影片最后是否卖座,不再害怕观众的吹毛求疵评头论足,她在演出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价值的真正核心,不再被外人的反应影响。




奇妙的是,结束了自己四年大学生涯后,娜塔莉发现比起希伯来语和神经学,自己最感兴趣的还是电影,本身不想就这么轻易跳进演员这个职业的她,明白自己最深的渴望便是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人生。




角色的意义不是成为“那个人”,而是成为自己


娜塔莉并非接片不断、一直处在高曝光率的女星,她相当低调,但是一旦有新片,大多可圈可点,不乏可以载入电影史册的惊艳表演。她饰演的一系列角色,可以是智慧理性,可以癫狂躁郁,可以轻浮诱人,可以是欲望的化身.......仿佛每一个都是她本真的某一方面折射。


《V字仇杀队》中从压抑觉醒,从软弱被动到为自由而战的女孩。为了拍这部电影,娜塔莉甚至剃了光头:




《巴黎我爱你》,她饰演的角色是每个恋爱中的女孩,甜蜜,不安,内心在夏日与寒冬中反复纠缠。




真正让她从一个演员蜕变成艺术家的,是那部耐人寻味的《黑天鹅》。《黑天鹅》是娜塔莉·波特曼迄今最好、最成熟的作品——她的表演充满张力,带领观众走进 Nina 的身体,随她一起跨越禁忌,在变身天鹅时与观众同时达到高潮。



她在其中饰演一位叫Nina的女孩,从羞涩天真的少女变成了强硬狂野的“巫女”,超越了自己的身体,抛弃了自己的灵魂,涅槃重生。


这何尝不是娜塔莉本人的写照,从纯真的少女变成惊艳逼人的女性。曾经的娜塔莉是个苛刻的完美主义者,总想让所有人都满意。然而,通过这部电影,她自己也获得了新体验“达到完美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混乱和疯狂进入你的生活。”通过这角色,她完全释放了自我并超越自我,值得封后。



不仅仅满足于当演员,去年戛纳,娜塔莉·波特曼携自导自演的处女作长片《爱与黑暗的故事》亮相。故事根据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Amos Oz)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


“那是终有一天会和平,但不会宁静的地方。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内心不愿放弃的地方。”《爱与黑暗的故事》,从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是娜塔莉·波特曼对出生地——色列文化的一次偿还和回报。

你可以欣赏一下她在哈佛的演讲,相信会给你看生活不同的视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16378hpfk&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个马上35岁的女神依然像她13岁时候灵动精彩,她说:“迎接生命中的每一个挑战,永远勇敢。”


推荐阅读


推荐 | 美队、钢铁侠、超人都让一让,超级女英雄来了!


推荐 | 6种服饰正在悄悄伤害你,你家衣柜里肯定不止一件


推荐 | “5034女生组”,看女学霸们的“自白”



来源/赞那度旅行人生

作者/荃

编辑/肖婷 见习美编/李凌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